找到相关内容454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慈善事业的一个范例

    而言,也要尽可能在他人受苦之时,帮他减轻苦难,改变命运,从而改变他的思想,使他从受惠的温情中学习行善。  就宽广的意义而言,当我们给予受苦的人慈悲与关怀时,受惠者不祇于当事人,因为他会把恩惠再转施予在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170803.html
  • 论《心经》与西游故事

    中  所表现的最大。对沙僧来说,只要师父被妖魔擒去或悟空在  「心猿遭害」之类的厄难中晕死过去,都会叫他忐忑不安;  而取经团体若在「号山逢怪」等难中面临解体的命运,尤会  叫他浑身麻木、失惊打颤。悟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370846.html
  • 佛教譬喻(Avadana)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欲

    俯偻而行」,45更令人难以入目的还有眼屎糊目、鼻涕滴答、唾液涎垂。46《出曜经》中让世尊也难逃衰老命运,寓意未达涅盘之前的觉者,还是无法超脱色界中的肉身限制。但是在八十种好的范畴中,时间宇宙似乎是重迭...有人格特色显明的美女。一般佛教美女如莲华色尼、微妙比丘尼都是为因果业报缠绕,命运坎坷,最后才幡然悔悟,她们的美丽被用来反讽世俗重色而导致失节的苦果。特别重要的是,这些女子的体态之美不仅仅引起他人的垂涎...

    李玉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070857.html
  • 台湾“新兴宗教”的现象商议

    互相回馈,复合在一起,形成了命运的共同体,如此世俗社会的问题同时也是新兴宗教的问题困境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新兴宗教世俗化的同时,也承担着成就世俗社会的责任,这对二者来说都是一种负担,也未必是一种正常的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071182.html
  • 曼茶罗修法

    ,最终还是不得不命丧黄泉。 为什么六道众生有着迥然各异的命运呢?这肯定是有某种因缘的,世界上没有无因无缘的事。从古老的外道宗教,到现代的新兴学科,千百年来,尽管各种论着层出不穷、汗牛充栋,...

    见内

    |供曼茶|加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2551371400.html
  •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(下)——阿南史代女士访谈

    、贬抑佛教的政策,圆仁恰好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。  圆仁当时已经预感到了佛教将要遭受的命运,比如842年3月3日,唐朝政府首次颁布诏令,禁止寺院收留没有长期户口的游方僧人,禁止剃度男孩子成为沙弥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171408.html
  • 重建道德与青少年教育—净空法师访谈录

    中国优秀的文化弘扬到世界当中去,然后以利益世界人民,利益世界未来的美好的发展。   这桩事情,我在过去跟朴老谈过,跟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也谈过。挽救国家的命运,挽救世界的劫难,现在卫星传播这个工具好啊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4471427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法藏,使其能有法可依。在释尊灭度后的最初二百年间,佛教依然慢慢地不断传布,尽管其影响仅限于印度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。到了公元前三世纪,发生了一件改变佛教命运的事,把佛教推向成为世界性宗教之路。在经历了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方立天: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的差异。   早期佛教从追求人生痛苦的解脱、人格理想的完成出发,把人生向下堕落或向上发展的不同命运归结为心的活动的结果,进而对心的作用、状态、性质作了初步的论述,形成了富有宗教伦理和人格色彩的心理学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473178.html
  • 惟俨法师:慈悲心与空观

      赵汀阳强调幸福与命运是哲学的两个最根本的问题,幸福是不可能分配,而利益是可以分配的...

    惟 俨 ( 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、莲山双林寺住持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273331.html